固体力学学报
    主页 > 期刊导读 >

改变从一件用毅力打败体力的小事开始

我最近收到的读者留言里,出现很多这样的问题—— 逃窜同学说:“很厌烦现在的这种生活,早想改变一下,只是一直行动不起来。”

硫克同学说:“终日生活在工作、游戏、电影中,想要跳出这样的日子,我的梦想是如此遥远,不知如何去实现。”

微薄荷阳光同学说:“我也想和你一样做一个积极向上、依赖于自己的女孩子,可是总是找不到正确的方法,不知道要从哪里入手,每次告诉自己要努力,可是坚持不了几天就放弃了,也找不到当初努力的原因……”

改变究竟是一件多困难的事呢?我的整个大学四年都在验证着“改变”的不可实现性。回望那四年,我发誓从未见过自己这般糟糕的女生。

和现在的勤奋相比,那时的我过着截然不同的生活,我超重、邋遢、堕落心强,缺乏对未来精美的计划。我羞于向人展示的寝室里,书桌上铺满了散落的文具和课本。上个星期的变质面包来不及扔掉,大大的电脑屏幕污迹斑斑,键盘缝隙里装满清晰可见的饼干渣,床铺上挤满毛绒玩具和化妆品,被褥在整个学期里有一半的时间懒得叠起,没有清洗的咖啡杯放在阳台上四个月差点培育出毒蘑菇。

我经常逃课,把在寝室看美剧和日剧当作“我在自学啊”的安慰,靠一点小聪明用突击复习法把期末考试蒙混过关。

我做事缺乏条理,忘记去图书馆还书欠出八十五块的罚款,永远把作业拖到最后一秒去完成,也时常把一些事情本末倒置。

我渴望舞台却惧怕成为焦点,从来没有参与过什么社交活动,习惯一个人窝在寝室里和自己的坏情绪做伴。

更可怕的是,我用火锅和烧烤消磨一个个寂寞的晚上,啤酒填满青春的迷茫与慌乱,导致每半年照片里的自己都要大上一个尺寸。

我的决心深厚,毅力单薄,总是在做一些持续性很差的事,比如突发奇想去操场上走十公里,却在第二天蜷在被子里边吃薯片边看一整天电视,还要在微乎其微的效果前委屈地抱怨:“为什么别人的改变看起来都毫不费力呢?”

在那些最美好的日子里,我尽情地做梦也尽情地辜负自己。我想成为期末考试中的佼佼者,却连每个晚上两个钟头的自习也不肯坚持。我想穿着礼服在舞台的聚光灯下唱歌,却连报名参赛的申请表也不敢填一份。我想找一份“牛逼”企业的实习工作来做,却连份像样的简历都没准备过。我想成为纤细的美人,却从来不肯做一点流汗的运动。我想成为一个作家,却半个月也懒得动笔一次……

我做了那么多徒劳的白日梦,却从来没成为梦想中的那个自己——事实上,我连一丁点儿机会都没有给自己。

毕业之后受到一次感情上的重创,犹如浑浊天空里划过一道闪电。虽然痛彻心扉,可那道强光却把我的世界都劈亮了,让我除了忙着痛恨渣男,也渐渐发现,我在自我建设上的失败的程度,比渣男的道德败坏还要严重,是我先背叛了自己,他才来背叛我。

我一直活在这么多的问题里,迫切地需要一场改变,也情愿付出努力,期待自己成为好一点的人。我急功近利,恨不得在一夜之间就把所有的坏毛病全部剔除,软件硬件一个不落地统统升级完毕,而日积月累下来的惰性习惯,并不是非常容易就可以舍弃的。

人们从一种堕落的生活中逃离,往往需要来自外界的强烈刺激,比如失恋、离异、亲朋好友的背叛和嘲讽,如此变故常常会令人衍生仇恨,以此去支撑一场动力十足的自我变革。

可是我必须说明,在最初改变的时候,我满脑子里想的都是复仇的计划。关于一段越想越气愤的感情,我心里分分秒秒在对自己讲:“他给我多少痛苦和委屈,我就要用这些为自己赢得多少光鲜。”

那时在看的《致加西亚的信》中写道:“世界上再宏大的工程,也都可以分解成细小的具体事情,要想做成大事情,就必须把分解后的每一件小事情做好,所以任何事情都要从一开始做起,只有从一做起,才能做到二、做到三,才能最终成功……”对此我十分赞同,任何一次下定决心的改变,都要从一件看起来比较难的事开始,而为了给自己的改变寻找一个突破口,我决定,早起。

对于一个把闹钟定在七点钟,而时常在八点半不得不起床的时候才一跃而起的人来说,把闹钟设定在六点钟逼迫自己一定起来的感受,是头脑中两种声音的激烈争辩,一方说“太累了再睡一会儿,实在是爬不起来”;另一方在说“快起来,昨晚睡前还发誓一定要六点钟起床呢”。

在你连续两天听从前者的声音,依旧八点半才睡眼惺忪地醒来,那我相信你一定逃不掉自尊心的责怪。一个连自己的决心都要辜负的人,就别指望有什么成功的人生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