电容式加速度传感器机电耦合分析
电容式传感器是将被测参数变换成电容量的测量装置,具有结构简单、灵敏度高、动态响应时间短和使用范围广等优点,可用于加速度测量。目前电容式加速度传感器的测量范围是±2 g到±250 g,对于小量程的加速度传感器,其优化设计和性能测试可以借助实验设备完成[1-3]。但对于50 g以上加速度量程的加速度传感器,实验装置很难达到要求[4],仿真研究就成为必不可少的经济高效手段。
在加速度传感器的仿真研究中,由于传感器机械性能变化与电学性能变化是同时作用,相互影响的,要进行精确的的仿真难度很大,一般是对其机械结构建模进行力学性能的仿真[5-10],或者对其等效电?路进行电学性能的仿真[11-15],或者由牛顿定律、弹簧的弹性定律和平行板电容原理分析,得到了加速度与测量参数的分析公式[16]。只有将加速度传感器的机械、电学特性同时考虑,进行耦合仿真,才能准确反映加速度的工作过程,更加精确地设计、研制传感器。
本工作是建立一个三维电容加速度传感器模型,采用有限元方法对其机械力学性能进行模拟,再将传感器有限元模型作为电容单元加入传感器电路中,对加速度作用下传感器电流变化情况进行模拟,充分反映传感器在加速度作用过程中的电性能变化,对电容式加速度传感器进行了机电耦合仿真分析。
1 加速度传感器的工作原理
用两块金局平板作电极可构成简单的电容器。当忽略边缘效应时,其电容量为:
式中:C是电容量;S是极板间相互覆盖面积;d是两极板间距离;ε0是真空的介电常数;εr是介质的相对介电常数。
式(1)中、若S的单位为cm2,d的单位为cm,C的单位为pF。
电容式加速度传感器在加速度作用下,可以有面积变化、电介质变化和极板间距变化几种,这里讨论极板间距不会的情况。设极板初始间距为d0,初始电容为C0,当间距减少Δd时,则电容量为:
得到
这种传感器的灵敏度为:
当电容两端加上固定电压时,随着电容的变化,电容上的电量发生变化,从而流经电容的电流发生改变。电容在有外加电压V时,电容的电荷量Q=VC。在加速度作用时,流过电容的电流满足:
当所受加速度越大,极板间距改变越剧烈,电容的变化率越大,电容的电流就越大。通过对电容传感器电流的测量,就可以确定加速度。
2 电容式加速度传感器模型
电容式传感器由两个同轴圆片构成,极板距离3 mm,极板直径25 mm、厚度为1 mm。上极板左侧有一个高强度石英摆片固定,下极板固定,极板间是空气,上极板可以沿石英摆片上下摆动。模型结构如图1所示。
当自由极板受外力作用时,其位移x与所受外力满足:
图1 电容式加速度传感器模型
式中:ρ表示密度;S是应力张量;Fv是单位体积所受外力;t是时间。该式也可以用二阶质量-弹簧-阻尼系统表示,按照是牛顿第二定律,该加速度传感器的动力学方程为:
式中:Fa为由外部加速度引起的惯性力;m表示极板质量;τ表示阻尼系数;λ表示摆片弹性系数。
在此模型中,上极板设置为电路终端,加上固定正电压100 V,下极板固定接地,参考阻抗设为50 Ω。电容上极板在外部加速度作用下摆动,引起电容量变化,在外加电压下,就有电流流过电容。
3 机电耦合模拟方法
首先建立图1所示的电容传感器有限元模型,将该有限元模型加入图2所示是电路中,采用瞬态求解方法,一步一步计算极板的位移,从而得到传感器瞬时电容值,再将该瞬时电容值带入电路中,求解出电容的电流参数。
图2 电容传感器外加电压源电路
详细的仿真步骤如下:
1)根据图1建立电容传感器固体力学模型;
2)对电容结构进行固体力学仿真,在向下方向外加速度30 g时,根据经验先求解0.03 s时间内上极板的运动情况,确定瞬态模拟时间;选择极板右边位移最大的一点(25,0,0.5)作为参考,其位移随时间变化如图3所示。
图3 上极板参考点随时间位移
根据图3,极板最大位移0.08 cm,极板间距0.3 cm,因此加速度可以定为80 g。上极板在0.01 s后稳定,确定瞬态研究的时间为0.01 s。
3)建立图2所示建立电路模型,进行机电耦合仿真时,上极板未加载荷时求解电容充电、电容端口电流的变化情况;